國際現貨市場情況
上周,國際銅現貨價格繼續(xù)下跌,截至5月25日LME現貨銅價格為每噸7145美元,較前一周的7259美元回落144美元,現貨升水方面,截至上周五LME現貨/三個月期現貨升水為61美元,較前一周的升水56美元回升5美元。COMEX方面,截至5月25日,5月份裝船的紐約陰極銅現貨報價為332.65美元/磅。
期鋁方面,上周國際鋁現貨價格呈現回落走勢,截至5月25日LME現貨鋁價格為每噸2752美元,較前一周的2780美元回落了28美元,現貨升貼水方面,截至上周五LME現貨/三個月期現貨升水為30美元,較前一周的升水33美元小幅回落了3美元。
期鋅方面,上周國際鋅現貨價格大幅下跌,截至5月25日LME現貨鋅價格為每噸3605美元,較前一周的3670美元下跌了65美元,現貨升貼水方面,截至上周五LME現貨/三個月期現貨升水為3美元,較前一周的升水8美元回落了5美元。
國內主要現貨市場情況
上海地區(qū)銅鋁鋅現貨市場情況
受國際銅價自高位快速回落拖累,上周上海地區(qū)銅現貨市場價格大幅振蕩,截至5月25日,上海地區(qū)長江現貨銅價報收在60830附近,與前一周的60850基本持平。庫存方面,上周交易所庫存減少529噸,雖然數量并不多,但卻緩解了近期國內銅庫存持續(xù)增加帶來的壓力。國內外比價方面,目前銅內外比價低于8.7,有貿易商表示,目前比價將給反套帶來機會,也能對連續(xù)三個多月的進口壓力起到緩解作用。隨著銅價的大幅下挫,較低的現貨銅價,吸引了部分用銅企業(yè)進行低位采購,尤其是有訂單的下游企業(yè),截至上周五上海地區(qū)現貨升水銅已由前期貼500元/噸轉至200元/噸,現貨升水的轉正,顯示目前上海地區(qū)消費的回升。而消費的回升,將進一步消耗更多國內庫存,緩解國內庫存壓力。據當地現貨商表示,在價格回落至6萬關口時候,消費的回升及貿易商的惜售將促使價格的反彈。
鋁錠方面,上周上海地區(qū)鋁現貨市場價格回落調整,截至5月25日,長江現貨鋁價報收在20600元附近,較前一周的20790元下跌了190元左右。雖然上周國際鋁價大幅下跌,但受偏緊的供需環(huán)境支撐,上周上海地區(qū)現貨鋁價明顯抗跌。國內庫存方面,上周上海地區(qū)鋁庫存呈現減少勢頭,截至上周五上海庫存減少2361噸,目前上海地區(qū)總庫存量不足2萬噸。由于目前上海地區(qū)貨源不多,受此支撐,上海鋁現貨升水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截至上周五現貨鋁升水為35元/噸。政策方面,上周財政部宣布調整部分商品出口稅率,其中不包括鋁及鋁制品,緩解了前期市場對鋁政策利空的憂慮。
鋅錠方面,上周上海市場鋅錠價格繼續(xù)下跌,0#鋅上周五報價在31000元/噸,較前一周的31400元下跌400元/噸;1#鋅報價在29100元/噸,較前一周的29400元回落300元/噸。上周交易所鋅庫存增加2095噸至40249噸,隨著近期國內鋅庫存的持續(xù)增加,庫存壓力對市場產生利空影響。此外,在政策上,上周財政部上調1#鋅錠出口關稅,將1#鋅錠出口稅率由5%上調至10%,此舉將抑制國內出口,對國內供應產生利空,但0#鋅錠出口退稅稅率并未取消,因此對于目前國內只能交割0#的期貨價格影響較小。據當地現貨商表示,目前國內鋅錠現貨供應較為寬余,消費商采購較謹慎,等待國際價格形勢明朗后再做出采購計劃的企業(yè)居多。
廣東地區(qū)銅鋁現貨市場情況
上周廣東地區(qū)有色金屬市場現貨銅報價相對穩(wěn)定,截至5月25日當地現貨銅價格報收在60900元,較前一周的61000元略跌100左右。雖然上周當地銅價與前周基本持平,但受國際銅價的影響,價格區(qū)間波動較為劇烈,周最高為63800元,最低為60600元。而隨著后半周價格的一路走低,當地消費企業(yè)的采購量有所回升,并對價格的企穩(wěn)起到支撐作用。供應方面,由于短期內當地現銅到貨量不多,主要以消耗當前庫存為主,因此在價格創(chuàng)新低過程中,當地流通商報價較為堅持,惜售心理明顯。
鋁錠方面,上周廣東地區(qū)鋁現貨市場價格小幅上揚,截至5月25日廣東地區(qū)有色金屬市場現貨鋁價報收在20750元附近,較前一周的20700元小幅上漲50元/噸左右。受其他金屬價格自高位快速回落的拖累,上周國際鋁價大幅下跌,但受良好消費的支撐,上周廣東地區(qū)鋁價不跌反漲,走勢平穩(wěn)。目前廣東當地現貨鋁消費勢頭仍保持良好,下游企業(yè)在價格回落時的逢低接貨意愿較強,當地庫存出貨量較快。上周廣東當地庫存減少1121噸至6098噸,滬廣兩地價差又有所恢復。據當地現貨商表示,目前當地鋁價受當地供需影響更大,而受國際價格影響略小,如果后市當地庫存繼續(xù)呈現減少態(tài)勢,消費勢頭如能繼續(xù)保持,則當地現貨鋁價將易漲難跌。
來源: 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