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政策因素影響 短期內勢必影響鋁價
2010年05月17日 10:15 4692次瀏覽 來源: 綜合媒體 分類: 鋁資訊
自上月國務院出臺房地產新政以后,鋁價再度從高點回落。此次調控力度非同以往,國務院明確指出,“住房問題關系國計民生,既是經濟問題,更是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民生問題”,“對穩(wěn)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影響社會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要追究責任。”這兩點基本上顯示出國務院對于房地產調控的決心和意志。
由于房地產行業(yè)是電解鋁消費的最大行業(yè),一旦受政策調控影響,開發(fā)商的積極性必將受到打壓,購房意愿在房價下跌的預期下也有可能延遲,那么新屋開工面積、施工面積、竣工面積這一系列的鏈條都將受到負面影響,短期內勢必影響到電解鋁的需求。
我們在探索去年鋁價上漲的原因中,基本上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第一點,政府的意志對鋁價的復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8年遭受經濟危機影響,鋁價大幅下跌,跌到年末才告終結。年末發(fā)生了一件對中國電解鋁行業(yè)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政府主動對電解鋁進行收儲。從事后來看,政府的出面收儲決定了鋁價的止跌之勢,這件事也充分顯示出政策性力量的作用。政府所釋放的大量的流動性對于推動包括電解鋁在內的商品價格的上漲作用,也可以在廣大投資者當中達成廣泛共識,這一點也可以作為政策性力量的重大佐證。2009年鋁價上漲的第二大理由是房地產和汽車行業(yè)的繁榮,尤其是2009年6月份新屋開工面積和銷售面積實現同比增長,汽車銷售量也不斷的走高,下游需求行業(yè)的蒸蒸日上無可置疑的推動了整個行業(yè)對鋁價的樂觀預期。年末的一段上漲行情則是與能源價格上漲,(發(fā)改委上調電價)低碳經濟等等成本上漲因素密不可分。
從這段歷史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出政策性力量在鋁價走勢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重。政府誠然未必有意于控制鋁價,但其一舉一動卻無不牽動著鋁價的走勢。過去一年中是這樣,那么在整個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尚未發(fā)生重大改變的未來,我們仍舊還可以相信政府的力量將是影響鋁價走勢的重要參考因素。
電解鋁產能過剩是行業(yè)內達成的廣泛共識,但是在本身產能過剩的前提下,中國的電解鋁產能卻還是一擴再擴。據統計,今年新上馬的產能將達到400萬噸,2010年的產能將達到2200萬—2300萬噸,結構調整勢在必行。我們同時也了解到單單依靠行政性命令去進行產業(yè)調整實際上要面臨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難:比如可能牽扯到地方政府利益,就業(yè)問題,等等。如果鋁價下跌,將一部分成本較高的鋁廠清除出,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更加有效的手段來實現產業(yè)結構調整的目的。2008年和2009年政府一直沒有做這個事情,但是這樣的結果未來有可能成為政府的一個選項。
貨幣政策也是影響鋁價的重要因素。2009年鋁價的大幅上揚與當年寬松的貨幣政策引發(fā)的泛濫的流動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2009年貨幣供應節(jié)節(jié)升高,廣義貨幣與狹義貨幣的同比增長都是呈現一路上揚趨勢;新增貸款也是在2009年的年初達到了令人咂舌的巨量。在鋁價上升過程中,寬松的貨幣政策功不可沒,而在鋁價轉漲為跌的過程當中,也會發(fā)現和貨幣政策的緊密聯系。2010年1月7日,央行發(fā)行期現91天的票據,發(fā)行量為60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該票據的利率上升了4個基點,這一天成為了鋁價的轉折點。從2010年貨幣政策的定性上來看,盡管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快速退出,但是政策的主基調卻明顯從放松向緊縮轉變,無論是貨幣供給增速的回落,還是新增貸款的降低,抑或是公開市場的流動性回收均可以看到這個跡象。
總體而言,無論是從產業(yè)政策還是貨幣政策來看,對于今年的鋁價都是不利的。對于鋁價支撐的政策面因素只是在電價上漲成本推動的預期下得到實現,但是未來鋁行業(yè)的虧損很可能要維持一段時間:落后產能的問題勢必要得到解決。
自上周開始,鋁價再度走入了一個橫向盤整的區(qū)間。滬鋁主力合約1008上周在15700元/噸上下波動,LME鋁價則在2100美元/噸上下起起落落。而周五LME鋁價暴跌的行情再度預示著避鋁價可能再度陷入新一輪的下跌行情。
責任編輯: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