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加快能源多元化 積極參與可再生能源開發(fā)
2010年10月11日 10:55 8085次瀏覽 來源: 中國石化新聞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沙特以“石油王國”著稱,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之首,石油和石化工業(yè)是其經濟命脈。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2612億桶,占世界石油儲量的26%。沙特年產原油4億至5億噸,石化產品外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出口總額的90%以上。沙特的天然氣儲量也極為豐富,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6.7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前列。
沙特阿拉伯目前平均日產石油900萬桶,約占世界石油日產量的13%,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國。出人意料的是,就在美元隨著石油流出滾滾而來的時候,富得流油的石油大國沙特為了迎接“后石油時代”的到來,打出了第一套組合拳,加快向能源多元化進軍,大力投資開發(fā)太陽能,同時,積極推動民用核能技術開發(fā)利用,通過國際合作與增加科研投入加大了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向能源多元化進軍
在阿拉伯半島廣袤的沙漠里,有一座“踩在油桶上的”石油王國。坐擁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龐大石油儲量,國家財政收入的約80%來自石油出口———沙特阿拉伯多年穩(wěn)坐全球石油市場的第一把交椅。然而,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在國際油價持續(xù)上升、石油收入直線增長的今天,沙特卻在努力尋求把經濟重心從石油上轉移開去。
沙特阿拉伯正在發(fā)展下游產業(yè)如石化和采礦,以使過分依賴石油的經濟變得更多元化。沙特阿拉伯在未來5年內將面臨的挑戰(zhàn)。其中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是如何使幾乎全部依賴石油的經濟變得更多元化。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藏國,2006年收益達到6550億沙特里亞爾(175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于石油出口。
沙特阿拉伯正沿著碳氫化合物價值鏈,從一個原油輸出國轉向煉制產品和石化行業(yè)發(fā)展。沙特阿拉伯基本上由國家控股的石化企業(yè)沙特基本工業(yè)公司(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全球前10名石化生產企業(yè)。
即使象沙特阿拉伯國有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也在進入這個領域,它擁有100億美元的煉油和石化綜合工廠PetroRabigh,以及160億美元的煉油加工和綜合石化工廠Ras Tanura。沙特阿拉伯正在更多的朝下游行業(yè)發(fā)展,生產用于工業(yè)發(fā)展的產品。沙特將在5大工業(yè)領域生產并出口產品。這些領域包括金屬、汽車配件、建筑材料和包裝。沙特正在開發(fā)18種不同的石化產品以供應這些行業(yè)。 沙特阿拉伯政府通過礦業(yè)公司Maaden,正在實行其最大的采礦項目,包括從中部運輸鐵鋁氧石到沿海的鋁冶煉工廠,這條鐵路尚未建造。Maaden擁有80億沙特里亞爾的資本,計劃中的項目總額約為350億沙特里亞爾。
另外一個使經濟多樣化以減少對石油依賴性的方法是建立國內和跨國合資的服務企業(yè)。納伊米表示,主要的事情是要從蓬勃發(fā)展的石油、天然氣、煉油、石化、能源和海水淡化等行業(yè)中受益。這需要支持性的服務行業(yè)來達到此目的,服務行業(yè)是沙特阿拉伯人的又一項職業(yè),同時也是為GDP增長做貢獻的另一項因素。因此服務行業(yè)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
2009年7月,在沙特的圣城麥地那附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熱火朝天的工地場景,工人們正操縱大型起重機卷著沙塵來來往往。幾年以后,這片沙漠將興起一座集頂尖大學、大型醫(yī)院、科研機構、現(xiàn)代企業(yè)、住宅小區(qū)于一體,能夠容納10余萬人口的新興城市。沙特領導人打算在今后的15年里,耗資1千億美元,打造包括麥地那在內的沙特6大工業(yè)中心,大力發(fā)展“非石油”的經濟項目。而這項被命名為“知識經濟城”的項目也是沙特政府為了實現(xiàn)國內經濟向“后石油時代”多樣化的經濟結構轉型而打出的第一套組合拳。
上世紀70年代,全球猛漲的石油需求使沙特人“一夜之間從騎駱駝變?yōu)殚_凱迪拉克”。而上世紀90年代所遭遇的油價急跌,讓沙特領導人感到了國內經濟單一結構所帶來的切膚之痛。
各國正在加大力度開發(fā)替代能源,從長期看,這將對產油國帶來難以預計的重大打擊。此外,石油輸出收入的增長也推高了沙特國內的通貨膨脹率,使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日趨嚴峻。
基于以上的近憂和遠慮,沙特領導人正試圖加快腳步,以石油財富為基礎,大力發(fā)展多樣化經濟。近年來,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加快發(fā)展私營經濟,鼓勵發(fā)展高科技企業(yè)、金融業(yè)、采礦業(yè)、輕工業(yè)和旅游業(yè)等非石油產業(yè),單一經濟結構有所改觀。沙特領導人希望憑借正在興建的“知識經濟城”里的高素質的人才和現(xiàn)代化設備以及沙特獨有的低價石油,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企業(yè)前來投資,使沙特在2010年躋身全球經濟前10名。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