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貨和花貨紫砂壺:哪種更具收藏價值
2011年12月19日 15:22 4615次瀏覽 來源: 新快報 分類: 文學雜談
蔣蓉 百壽壺
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的相明石瓢壺,在2010年中國嘉德的拍賣會上拍出1232萬元。
陳鳴遠 宜興紫砂南瓜式壺 -供春款 樹癭壺
近年來,紫砂壺成為市場的一大熱點,備受藏家追捧,從壺的形態(tài)上來講,紫砂壺主要分為花貨和光貨。在目前的收藏市場上,喜歡光貨的多,熱愛花貨的少。然而,在拍賣市場上,光貨和花貨的價格卻相差無幾,究竟哪種紫砂壺造型更有收藏價值呢?
光貨是曲線與直線巧妙組合的藝術
紫砂光貨雖沒有華麗的外表,卻以其樸素的自然形態(tài)、簡潔明快的線條訴說著自己獨特的造型語言,使之具有高雅脫俗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文化風格。
光貨對面、線、角及線條的不同處理,使紫砂壺呈現(xiàn)出或粗獷、或豐駿、或剛健、或清秀的不同造型風格,甚至可以說,光貨的造型之美便是曲線與直線巧妙組合的藝術之美。
雖然被稱為“光貨”,但是其工藝卻一點也不簡單。紫砂光貨飾器裝飾藝術,有刻、塑、雕、琢、貼、繪、彩、絞、嵌、縷、釉、堆、印、鑲、漆、色、鎏等等形式。清初以宮廷彩繪、泥繪、描金、縷空、上漆、掛釉、堆貼等形式風行于上流社會,民間也受此影響而逐步崇尚。時大彬所代表的紫砂光貨素器裸胎藝術,使紫砂光貨素器成為藝術品的標志,是紫砂藝術化的一個里程碑,同時又是紫砂光貨素器的精華所在,即最高表現(xiàn)形式,時大彬深受供春的影響,造器多以光貨為主,形成了不務研媚、古樸雅致的獨特藝術風格,深受藏家親睞。
花貨采用提煉取舍手法突出自然形態(tài)之美
花貨采用提煉取舍的手法,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突出自然形態(tài)中富有美學價值的部分。
明清時期是紫砂發(fā)展的鼎盛期,紫砂花貨藝術的高手名師層出不窮,優(yōu)秀的花貨藝術品也是層出不窮,一些文人雅士為之傾倒。在今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陳鳴遠作宜興紫砂壺南瓜式壺拍出了842萬港元。該南瓜壺采用團山泥。壺體為南瓜形,壺蓋為瓜蒂狀,壺嘴由瓜葉卷成,壺把則是瓜藤。壺身筋囊生動自然,壺嘴、壺把造型和諧統(tǒng)一,葉脈藤紋刻畫逼真,極為自然可愛。
紫砂的可塑性,賦予了藝術家對線條的無限追求,可剛可柔,可繁可簡。造型也賦予了觀者無窮想象。蔣蓉的花貨,以果品居多,花生、核桃、菱角,也做筆洗、荷葉盤。朱可心的花貨,多樹樁、松竹梅。裴石民的花貨與蔣蓉類似但也有區(qū)別。曾經(jīng)跟蔣蓉學藝的汪寅仙,在“松竹梅”、“梅樁”、“南瓜”、“桃子”等系列上也都有了不少的創(chuàng)新。如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壺,壺身為圓竹段,竹節(jié)壺身采用傾斜的曲線,提梁把手為雙枝交叉,其竹稍延長線化于壺身竹節(jié)之中,給人以流暢抒懷之感。
前幾年光貨受歡迎這兩年花貨價格稍高
在前幾年的收藏市場上,光貨往往比花貨更受歡迎。許多人都是通過喝茶、泡茶、茶藝來認識紫砂壺的。而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臺灣地區(qū)的茶藝熱進一步帶動了紫砂壺收藏熱,這波市場熱主要追捧當時宜興紫砂當代名家,如顧景舟、裴石民等大師的紫砂壺制品,這些大師的光貨作品被炒作到一定的價位,一壺難求。像1997年的成陽文化藝術基金會紫砂專場拍賣會上,光貨占據(jù)著非常大的比例。
分析其緣由,花貨往往嬌嫩,泡茶不實用、不好清洗也不好親近把玩。但隨著人們對紫砂壺文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特別是“線條變化”的諧調(diào)流暢,“形神兼?zhèn)?rdquo;的生動傳神,不但是衡量光貨的美學標準,也同樣對于花貨造型適用,“脫盡人巧殊巧工,神工鬼斧難雷同”,于是,讓人們看到了花貨的市場前景。這兩年又出現(xiàn)了花貨比光貨價格更高的現(xiàn)象。
其實,花貨精工細描、光貨簡單大方,所以造型孰優(yōu)孰劣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光貨與花貨各有工藝個性或藝術審美特點。沒有光貨的基礎,花貨絕對做不好。沒有造型理念的人,花貨作品不耐看,細看缺乏味道。好的光貨不容易做,真正做好更難。
史證
清宮中光貨和花貨并沒有孰優(yōu)孰劣之分
2007年4月,《紫泥清韻—故宮(微博)博物院藏宜興紫砂》在故宮博物院齋宮開幕,這是自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至今的80多年來,第一個關于宜興紫砂的專題展覽。展出的110多件紫砂作品都是從400多件故宮藏品中精選出來的皇宮御用品。其中,既有光貨珍品,亦有花貨奇葩,無疑顯示出在清宮中對于光貨和花貨也并沒有孰優(yōu)孰劣之分。
在2011年北京長風的拍賣會上,汪寅仙的曲壺,估價80萬—100萬元,成交價為230萬元,作為難得一見的汪寅仙光貨,類似的一件在2010年西泠印社(微博)秋拍中的成交價為190.4萬元。作為以花貨見長的汪寅仙,其光貨作品的市場價值也逐漸被關注。同樣,以光貨見長的顧景舟,其花貨作品也是非常精彩,像2010年北京長風的拍賣會上,顧景舟的綠泥紋竹壺,估價120萬—150萬元,成交價為224萬元。在2010年中國嘉德(微博)的拍賣會上,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的相明石瓢壺,估價220萬—320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1232萬元。 (本版據(jù)《中國收藏》)
顧景舟
(1915-1996),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在港、澳、臺、東南亞影響特大,被海內(nèi)外譽為“壺藝泰斗”,作品被海內(nèi)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蔣蓉
(1919-2008),江蘇宜興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陳鳴遠
清康熙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是幾百年來壺藝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
供春
(約1506—1566),正德嘉靖年間人。說供春是紫砂壺的鼻祖,是因為他對紫砂壺推廣的作用。供春是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壺出名的人。
時大彬
時大彬為明萬歷至清順治年間人,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
汪寅仙
生于1943年,江蘇宜興人,曾跟蔣蓉學藝。
收藏小知識
光貨
光貨,主要是藝人們根據(jù)點、線、面三要素,設計制作成各式圓柱體、圓球體、長方體和正方體等多種幾何立體茶具。
代表作品
傳統(tǒng)的紫砂光貨代表作品有“掇球”、“掇只”、“仿古”、“提梁”、“石瓢”和孟臣壺等多種。在宜興紫砂史上,大彬梁壺,陳曼生與楊彭年合作的石瓢壺、方壺,邵大亨的掇球等都享譽一時。
當代壺藝泰斗、一代宗師顧景舟大師的石瓢、漢鐸、仿古、藏六壺、提璧、僧帽壺等作品也都是紫砂光貨名作的典范。
花貨
花貨,是把自然界動植物的自然形態(tài),以浮雕、半浮雕和圓雕等裝飾設計成仿生象形造型的紫砂壺。
代表作品
陳鳴遠在歷史上早就成名,享有“宮中艷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的贊語,不愧為歷史上一位杰出的紫砂花貨大師。
在近現(xiàn)代的工匠中,蔣蓉無疑是花貨紫砂器的第一塊牌子。
建議
收藏紫砂壺要從中悟出道理
每個收藏者對于紫砂壺的偏愛側(cè)重點都不同,無論是光貨還是花貨,都要從中悟出道理。對于初入行的人來說,收藏種類不要太雜,投資收藏紫砂壺也是一個文化積淀的過程,盲目投資今后可能要為“喜新厭舊”付出代價,這就違背了收藏的本意。宜興紫砂壺素面素心,不矯揉造作,這也是收藏者應具備的心態(tài)。而作為投資者,則不能一味盲目跟風,把握好自身的定位才是關鍵。
責任編輯: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gòu)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zhuǎn)載,轉(zhuǎn)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zhuǎn)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