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細菌與金屬反應可作燃料電池
2013年04月02日 16:15 502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新技術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將細菌作為電池不久將為我們的電器設備提供電能,目前,科學家發(fā)現細菌表面蛋白質產生的能量可作為電源,這項突破性技術有助于形成源自細菌的環(huán)保電流,或者作為“生物電池”。
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生物學家湯姆-克拉克認為這種細菌有望用于制造新型生物燃料電池
這項最新研究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期刊上,顯示這種化學物質僅是觸摸金屬或者礦物質便能產生電流穿過細胞膜,這意味著能夠直接利用微生物產生電池,更進一步地實現有效生物燃料電池。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合成海洋細菌——希瓦氏菌,該細菌的蛋白質可以將細菌內部的電流送遞至巖石。他們將希瓦氏菌插在囊泡層中,這是非常小的液體囊結構,它們構成了細菌薄膜。
他們測試了電子如何穿梭于內部電子施主體和外部帶有礦物的鐵,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生物學家湯姆-克拉克博士說:“我們知道細菌可以傳輸電流進入金屬和礦物,它們之間的互動取決于細菌表面的特殊蛋白質。但是我們并不清楚這些蛋白質是直接還是間接穿過環(huán)境中一種未知介質。我們最新研究表明這些蛋白質可以直接接觸礦物質表面,并產生一股電流,這意味著在鐵和礦物質表面的細菌可通過細菌薄膜傳導電流。”
這是我們首次能夠發(fā)現細菌薄膜成分如何與不同物質發(fā)生交互作用,并理解金屬和礦物在細胞表面發(fā)生交互的差異性。該細菌具有成為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巨大潛能,另一種可能是使用這些細菌作為電極表面的微型工廠,發(fā)生在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通過蛋白質產生電流可作為供給電源。
之前科學家曾知道有時細菌與礦物和金屬產生交互反應,但這是首次表明它們能夠直接釋放出電流。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