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鹽湖資源開發(fā)瓶頸
——柴達木盆地成立科研基金
2014年05月19日 13:35 491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新技術 作者: 王大千 葛亮
本報訊 4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青海省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同設立“柴達木鹽湖化工科學研究聯合基金”,出資1億元提升我國鹽湖資源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以促進柴達木盆地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
素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各種資源儲量潛在價值達17.2萬億元。作為我國鹽湖最集中的地區(qū)之一,這里的察爾汗鹽湖是我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床,各類資源達600多億噸。
青海省科技廳廳長解源說,受技術條件限制,柴達木鹽湖資源的開發(fā)多年來一直以鉀的開發(fā)為主,大量伴生的鈉、鎂、鋰等資源難以得到高效綜合利用。此次科研聯合基金的設立旨在為鹽湖資源的綜合利用開發(fā)提供支持,力求以更加高效、綠色推動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
聯合基金特邀專家、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士鄭綿平指出,設立聯合基金可有效促進青海省豐富的鹽湖資源優(yōu)勢借助科技力量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使柴達木鹽湖資源開發(fā)繼續(xù)保持全國領先,并引領中國鹽湖產業(yè)的發(fā)展。2014年,聯合基金將重點資助鹽湖中銣、銫、鈾、溴、碘的基礎研究,收集基礎數據,同時研究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的新技術與新方法。
根據協議,從2013年開始,雙方將每年各出資1000萬元,連續(xù)5年共出資1億元,面向鹽湖科技領域的研究人員接受申請,并特別設立“本地青年項目”促進青海省科技人員成長,每個研究領域支持不超過2位45周歲的本地優(yōu)秀青年人才,以每年30萬元的力度支持3年。
責任編輯:寧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