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銅產量過剩情況加劇 銅價或難回升
2015年04月18日 7:14 3250次瀏覽 來源: 中國經濟網(wǎng) 分類: 現(xiàn)貨
湯森路透發(fā)布GFMS《2015年銅年鑒》
·全球銅礦產量按年為1.5%的溫和增幅,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銅市場供應過剩情況加劇的說法。
·毫無意外地,精煉銅的產量增速超過了銅礦供應增長的步伐,銅集中庫存量的增加以及不斷提升的銅礦產量都會提高精煉銅的產量。
·現(xiàn)金成本按年下跌,約有1.2%的小幅反彈。全年成本下降了11%,盡管這主要是由于石油價格的下跌以及貨幣換算的因素。
·2014年全球精煉銅的需求上升了4%,基本與2013年所計算的漲幅吻合。
·由于銅的主要消費國——中國需求增長疲軟,全球銅消費量相較前一年9%的漲幅僅上漲了6%。除中國之外的全球銅需求上升了約2%,比2013年有小幅增長。
·按絕對價值計算,中國是全球銅消費的主要增長來源,歐洲和美國良好的市場表現(xiàn)也帶動了全球銅消費,部分抵消了俄國和巴西的銅需求下降。
盡管銅庫存上升,銅價具抗跌力
銅價持續(xù)受到牛市與熊市反復的影響,并不受制于銅庫存上升的因素。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庫存雖然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但是已經在去年下降了20萬噸之后有所上升。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庫存總體也有所上升??梢姷你~庫存的上升導致一些觀點認為銅價會進一步下跌并進入熊市。
當然目前僅依據(jù)銅庫存上升的早期跡象來斷定銅市基礎因素轉弱顯然有些操之過急。首先,季節(jié)因素會影響庫存量。其次,對于銅價下跌的預期可能會影響買家行為。最后,去年的青島港銅庫存事件也意味著隨著金融庫存下跌,更多的金屬會流入金屬交易所。換言之,在持續(xù)關注相應風險的同時,我們也認為,接下來幾個月隨著需求量減少以及供應量的增加,銅市供過于求的局面將變得越來越明顯。
銅供應方面有望恢復增長
在供應方面,去年礦產商的加速生產會帶來積極的影響,新的銅礦也會進一步促進全球的銅產量。預計今年的銅產量將從2014年預計的1, 830萬噸上升3%達到1, 900萬噸。此外,精煉銅的產量在今年也會有相當幅度的增長,盡管二級市場供應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由于庫存充足,冶煉廠為最大化利益以及加工費漲價等原因,2015年預計銅精礦增長3%,而2014年的漲幅為5%。
2015年礦廠關閉的風險看來有限。行業(yè)平均凈現(xiàn)金成本在年內下跌了 11%達到4763美元每噸,短期銅價仍有可能繼續(xù)下跌。長期來看,供應量增長的前景可能并不樂觀。新銅的推廣價格預計會在7703美元每噸,現(xiàn)貨價格在過去的兩年中都低于該水平,銅礦的項目延期,礦場保養(yǎng)和重新布局都會抑制未來銅礦供應的增長水平,以確保消化今年過剩的銅產量。
銅需求預期依然悲觀
中國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變緩(新住宅建筑面積在2014年下降了14.4%)導致銅需求減弱。不動產登記和增值稅的最新相關法規(guī)已降低房地產行業(yè)的投資需求。中國國家電網(wǎng)的計劃投資預計也將僅增加9%。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家用家電的銷售在2015年會有5%的增長。更換舊空調以及安裝新的智能家電對銅需求的增長會有一定的正面影響??傮w上,中國的銅需求量在2015年預計會上升4%,相比去年6%的增幅有所下降。
美國成拉動銅價的亮點
美國市場的銅需求仍是拉動銅價的亮點,印度最近公布的基礎設施項目也讓我們對該地區(qū)銅需求的預估變得更為樂觀。在歐洲和日本,雖然這些國家銅使用量在全球所占的比重越來越低,但哪個經濟體會對已公布的定量寬松政策和疲軟的匯率做出何種程度的反應仍有待觀望。2015年全球銅需求量預計會上漲3%達到約2200萬噸。
2015年銅過剩繼續(xù)擴大
全球銅新增產出增加和銅市需求疲軟狀況加劇的情況下,預計今年市場的銅過剩量會繼去年達到316,000噸后增加到399,000噸。預計銅價在2015年上半年難以回升。不過市場發(fā)展仍可能出乎預期,包括在供應方面,銅生產方可能會削減計劃產量,而中國可能會在接下來的一年增加國儲量。2015年平均銅價預計為每噸5975美元,比前一年下降了12%。
責任編輯:孟慶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