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蝦殼新型復合材料,或用于制作盔甲
2015年08月05日 10:47 359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新材料前沿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某些深海蝦類的外殼是如何確保它們在水下數千英尺的熱液噴口生存下來的。
“居然有一種現存的生物物種可以生存在如此極端的環(huán)境之中。”普渡大學航空航天系的副教授Vikas Tomar說。“蝦類是進化論的一個偉大實例,因為你可以在世界不同深度的地方找到各種各樣的品種,和一系列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他和幾個博士生Tao Qu、Devendra Verma、Yang Zhang、Chandra Prakash一起,對比了深海脊盲蝦和淺海點蝦的外骨骼。這種深海蝦生存在距離海面2000米的火山熱液噴口附近,那里的溫度超過了400攝氏度,相反淺海蝦只生存在海洋淺層。
“我們想搞清楚進化是如何影響這兩種蝦類外骨骼的材料變化,使得它們能在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很好的生存。”Tomar說。
研究這種材料的復合分子反應,有助于設計能夠承受極端環(huán)境的新式人造盔甲。
研究者正在探索外骨骼的兩個關鍵元素之間的標準界面?zhèn)鳠嵯禂担阂环N是蛋白質稱為甲殼質,還有另一種類骨骼礦物稱為方解石。這兩種類型的材料 - 一種是有機和一種是無機的,它們之間的標準界面?zhèn)鳠嵯禂凳菦Q定外骨骼外在表現的關鍵。
利用實驗的電子顯微鏡掃描和電子衍射能譜的技術,研究和分析了10份外骨骼樣本,揭示了其中的結構和化學成份的細節(jié)。
這些兩個物種的外骨骼都具有相同的微觀結構:甲殼質、方解石和其他一些成份排列成分層的螺旋狀結構,就像螺旋樓梯一樣。然而,還是顯示出結構中的一些不同之處:密度、厚度還有礦物質的含量。深海蝦的外骨骼擁有更密集的結構。
令他們吃驚的是,研究人員發(fā)現淺海蝦的外骨骼比深海蝦強韌10倍。
“直觀上,你會認為密集的結構會更結實,實際卻恰恰相反。”Tomar說。
最新的研究在于探索甲殼質和方解石之間的標準界面?zhèn)鳠嵯禂?,以及這些機制對于外骨骼性能的影響。這有助于確定這種結構是如何轉移壓力的。
結果顯示深海蝦的外骨骼是柔軟的,但能夠承受高溫和極端的壓力。淺海蝦的外骨骼是堅硬的,有利于抵御掠食者。
“雖然擁有相同的微觀結構,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材料。”Tomar說。
通過建模模擬材料相互的作用求出界面粘度,有助于更精確地對高分子陶瓷復合材料的應力應變建模。研究人員據此開發(fā)了一種“粘塑性定律”或者說數學方程式。
傳統(tǒng)的高分子陶瓷復合材料模型的不足之處在于,該模型的關鍵是處于峰值強度,但是材料更有可能是由于高度的張力或者拉力而失效。
“雖然我們已經有了失效理論,但該理論是通過強度來預測的。”Tomar說。“對于這些材料來說,張力更為至關重要的,所以為了確保它們不被破壞,必須保持在某一水平下的形變。”
研究結果主要在于水在為外骨骼的分子結構提供強度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研究人員還創(chuàng)建了一個“標準界面?zhèn)鳠釁?rdquo;來模擬特定組合的復合材料的可能表現,鑒于化學成份、微觀結構和界面參數的類型。
在相關研究中,該團隊與維也納技術大學合作研究膠原蛋白和人類骨骼之間的標準界面?zhèn)鳠嵯禂?,還有骨骼隨時間的形變。這項研究在4月的材料研究學會通報里進行了詳細說明。這一發(fā)現可能有助于更好地模擬醫(yī)療植入物的行為。
責任編輯:徐婷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