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鹽所鎂基電池體系和反應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2015年11月30日 15:14 5772次瀏覽 來源: 上海硅酸鹽所 分類: 鎂資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帶領的研究小組在鎂基電池體系及其反應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該團隊提出一種基于轉化反應的高能量密度的雙鹽鎂電池體系,該體系以過渡金屬硫化物為正極材料,鎂鋰雙鹽溶液為電解液,金屬鎂為負極。其特點是正極電化學過程是由電解液中鋰離子驅動的轉換反應,不僅避免了鎂離子緩慢晶格內遷移的問題,也實現(xiàn)了大容量的多電子轉移,同時緩和了多硫化物溶解的問題;而負極的電化學過程由可逆的鎂沉積和剝離主導,在長期循環(huán)中也沒有枝晶形成,安全穩(wěn)定的鎂負極極大提升了電池的循環(huán)性能。該混合型鎂電池體系可將正極能量密度提升至400 Wh/kg 左右。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Adv. Funct. Mater. 2015, DOI: 10.1002/adfm.201503639。
此外,該團隊提出在超薄納米結構上修飾功能基團,以實現(xiàn)鎂基電池在三維多孔正極網(wǎng)絡中的快速表面氧化還原反應,不僅同樣可避免二價陽離子緩慢的晶格內遷移,而且改善了鎂電池的動力學性能。此體系以氟化石墨烯為模型材料,由預先的陰離子嵌入來激活后續(xù)的可逆陽離子脫嵌,實現(xiàn)了容量大于100 mAh/g的類似贗電容行為的電化學。在循環(huán)過程中,遷移離子電荷密度的稀釋和表面氧化還原反應位的易到達性有利于電位極化的改善和MgF2成核現(xiàn)象的消除。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Adv. Funct. Mater. 2015, 25, 6519-6526。
相關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和支持。
責任編輯: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