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領跑“十三五”
由機器人技術、信息技術和數字制造帶來的新工業(yè)革命正快步走來,它將改變全球制造業(yè)格局,而中國制造業(yè)格局也將重新定位。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明確指出,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十三五”時期是決定我國機器人產業(yè)未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正確認識我國機器人產業(yè)“十三五”期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科學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對于及時搶抓重大發(fā)展機遇,保持產業(yè)健康快速發(fā)展,全面推進智能制造的實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4月27日,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fā)的《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下稱規(guī)劃)正式發(fā)布,未來五年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藍圖繪就。
“機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國家紛紛加緊布局,搶占技術和市場制高點??吹竭@里,我就在想,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但我們的技術和制造能力能不能應對這場競爭?”習近平總書記把問題拋給了我們裝備制造業(yè)。
機器人來了
“只要是社會生活需要的領域,就會有相應的機器人出現。在科學考察、醫(yī)療康復、教育娛樂、家庭服務等領域,服務機器人已研制出來并實現應用”。在4月26日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描繪了下一個五年機器人的愿景。
許多人希望能擁有一個像電影《超能陸戰(zhàn)隊》里的“大白”那樣的私人健康管家;前段時間圍棋人機大戰(zhàn)讓人工智能AlphaGo走進了大眾視野;近日,中科大“女神”機器人“佳佳”又成了另類“網紅”……這些都讓人們開始期待,機器人何時能夠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份子。
“你拍照不要離太近,會顯得臉大的!”美女機器人佳佳與人交流親切活潑。這款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制的“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具備人機對話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軀體動作搭配等功能,網友戲稱其比“網紅”還要紅。
“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還記得電影《超能陸戰(zhàn)隊》中那個為主人問診治療、排解煩惱的機器人大白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會從熒幕中“走”下來,成為我們中的一分子。
一年前電影上映時,我們還在為“大白”的智能感到震撼。如今,類似的機器人已“走”出熒屏,來到人間。
近日開幕的廣交會上,海爾展區(qū)就有這樣一個“暖男”等著你。這位名叫Ubot的機器人約60厘米高、有一雙大大的“黑眼睛”。它可以幫你開空調、定鬧鐘、報天氣,還可以跳舞說笑,甚至查看家里有沒有漏水。
不想掃地?沒問題,機器人可以幫你;擦玻璃危險?OK,機器人可以搞定;迎賓機器人、教育機器人、醫(yī)療機器人……在我們身邊,機器人雖然沒有“大白”那樣強大,但也在努力變得“聰明”與“體貼”。
比爾•蓋茨在《科學美國人》雜志撰文,預言在不久的未來,機器人將走進千家萬戶,從而重復20世紀70年代以來個人電腦崛起的道路,并再一次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今天,人們已經清楚地看到,“機器人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諸多領域。
“只要是社會生活需要的領域,就會有相應的機器人出現。在科學考察、醫(yī)療康復、教育娛樂、家庭服務等領域,服務機器人已研制出來并實現應用。到2020年,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有望超過300億元。”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在工業(yè)領域,機器人也是“遍地開花”,幾乎滲透到每個行業(yè),覆蓋各種規(guī)模企業(yè)。
在寶馬沈陽工廠焊接車間,火花四濺的自動化流水線上,近700臺進口機器人屈臂擺身,穿梭忙碌;華晨金杯汽車公司生產線上,十幾臺機器人搬運重物,“行走”自如。
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采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在珠三角地區(qū),工業(yè)機器人的使用率年均增長330%。
規(guī)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yè)體系。在生活方面,包括助老助殘、家庭服務、醫(yī)療康復、救援救災等在內的多個領域都將出現機器人的身影。在生產方面,工業(yè)機器人也將向中高端發(fā)展,帶動相關產業(y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被視為產業(yè)“短板”的核心技術也將迎來突破。規(guī)劃提出,到2020年,機器人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取得突破,智能機器人實現創(chuàng)新應用。包括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器在內的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這意味著機器人將具備感知、認知甚至交流的能力,可靠性也將提高,越來越值得信賴。”中國工程院院士封錫盛說。
隨著核心技術不斷被攻克,市場逐步被打開,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