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下游需求持續(xù)疲軟銅上下兩難
2017年02月28日 8:33 1137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現貨 作者: 中大期貨 黃臻
雖然智利Escondida銅礦罷工與自由港印尼Grasberg銅礦停產對銅價產生利多作用,但3月美聯儲加息概率上升,加之國內下游需求持續(xù)疲軟,基本金屬反彈將受到抑制。3月銅價將在多因素的影響下呈高位寬幅振蕩走勢。
美聯儲將加快加息步伐
最近,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國會發(fā)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重申等待太久加息是不明智的,等待太久可能要求迅猛加息,這樣的決策具有破壞性,可能將美國經濟推入衰退。這向市場傳遞了3月可能加息的信號,并對經濟表達樂觀觀點。從其言論來看,一方面,美聯儲今年6月以前至少加息1次的概率達到85%,美聯儲若最早下月加息,可能需要看到比預期更好的數據;另一方面,耶倫將美聯儲的政策立場稱為“寬松”,而今年1月只是“略有寬松”,這種措辭變化意味著,美聯儲決策委員會FOMC對加息的推斷更有把握。
根據美國當前的經濟現狀與美聯儲今年具有投票權的委員即將發(fā)生的變動來看,今年美聯儲或有2次加息,一次在6月,一次在12月。
中國貨幣政策風向有變
從本月央行公布的去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來看,今年的貨幣政策將略有所變化。央行在描述去年四季度貨幣政策時一改以往“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的提法,首次采用“穩(wěn)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的表述方式,對于流動性的提法同樣由“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變?yōu)?ldquo;保持流動性基本穩(wěn)定”。這與之前的執(zhí)行報告存在明顯的差異,驗證流動性拐點,預示2015年、2016年上半年貨幣市場較為寬松的局面將不會出現,定調2017年貨幣政策收緊的態(tài)勢。
此外,此次報告的重要關注點之一就是房地產,即貨幣政策不會只盯住CPI,報告體現了央行貨幣政策目標從“控通脹”向“抑泡沫”轉變。這一轉變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目標的關注內容已從傳統(tǒng)的通貨膨脹擴展到 “通貨膨脹+資產價格”多個維度,在政策應對方面從一般意義上的貨幣政策擴展到 “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的雙支柱政策框架。
供應中斷事件頻發(fā)
2月以來,全球接二連三出現銅礦供應中斷事件,先是必和必拓旗下智利Escondida銅礦罷工,而后美國自由港邁克墨倫銅金公司印尼銅礦停產,此后英美資源集團旗下智利E1Soldado銅礦因秘魯洪災而停產,一系列事件干擾全球銅礦供應。
智利Escondida銅礦罷工與美國自由港邁克墨倫銅金公司印尼銅礦停產持續(xù)時間若均為一個月,則全球銅供應將減少13萬—15萬噸。根據當前最新的資料,秘魯洪災對銅礦生產影響有限,英美資源集團旗下智利E1Soldado銅礦按其當前的產能來計算,停產一個月將影響6000—7000噸產量。
需求縮減憂慮重燃
銅市需求縮減預期再度升溫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對房地產市場持續(xù)調控,二是美國基建規(guī)??s水。
國內方面,春節(jié)前后,隨著地方樓市調控政策落地,去年火爆的土地市場明顯降溫,一、二線城市普遍告別此前的高溢價率,進入低價模式。而從近期中國住建部的表態(tài)來看,一方面國內今年將繼續(xù)實施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另一方面將抓好熱點城市防過熱、防風險工作,抑制房地產泡沫,防止出現大起大落。在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xù)調控的情況下,銅需求可能出現縮減。
美國方面,據報道,特朗普團隊正在推行大量改革,包括廢除“可負擔的醫(yī)療法案”、稅務改革、和移民制裁,這些占用了政府大量時間和精力,因此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可能被推遲。特朗普在去年競選期間承諾投資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來修復美國的道路和橋梁,但在和奧巴馬政府交接期間,他將這一數字削減至5500億美元,而今這一基建計劃可能推遲進行,投資者對全球銅需求縮減憂慮重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雖然當前供給端狀況頻出,利好銅價,但考慮到國內下游需求持續(xù)疲軟、美聯儲加息頻率加快、中國貨幣政策穩(wěn)中趨緊、美國經濟持續(xù)好轉支撐美元指數走強等因素的影響,我們認為,3月內外銅價將呈高位寬幅振蕩態(tài)勢。在操作上,短線適宜波段操作,中長線多單可少量持有。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