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課堂:(九十六)鎂合金鑄件與鍛件的精整
2017年09月06日 8:51 572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鎂資訊 作者: 王祝堂
鎂合金鑄件與鍛件在成形與固溶處理-淬火后,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殘余應力與變形,尺寸和形位精度可能達不到標準要求,表面也會殘留潤滑劑、灰渣、氧化皮、澆口、飛邊、毛邊等,因此應進行精整。
鑄件的精整
鎂合金壓鑄件與鑄件上總會殘留著多余的金屬,如工藝余塊、飛邊、漏道結塊、溢出物、排氣孔與非金屬熔渣等,一般采用修整模清理,修整往往與鉆孔、修邊等工序結合進行,還有一定的矯正作用。通常,修整模精度決定了成品質量與尺寸。如果工件在T4、T6熱處理時發(fā)生了變形,還需要矯直或機加工修正。
機加工
有些壓鑄件是凈成形的,修整后不需要進一步加工,有些則需要機械加工如振動、超聲、或噴丸等拋光處理,以提高表面品質。對一些偏差要求嚴格和重復性好的鑄件則需要進行高精度的二次機加工。
表面處理
鎂合金的抗蝕性較差,應對鑄件與壓鑄件進行表面處理,如陽極氧化、鈍化、噴涂或噴丸處理等。也可以進行研磨、拋光和其他精整工藝改善表面品質和狀態(tài),提高抗腐蝕性能。
鍛件的精整
切邊與整形
在鎂合金鍛件生產中切邊與整形是不可少的工序,切邊時應精心控制裂紋。鎂合金在低于220℃時塑性低,對拉應力很敏感,在高溫下軟弱,黏性大,易拉傷,因此切邊時易出現裂紋。通常采用帶鋸冷切毛邊,也可以冷銑或用切邊模熱切。
用帶鋸切邊或冷銑切邊適于生產批量不大,形狀簡單或尺寸大的鍛件,不會產生裂邊,可省去切邊模。
用壓力機熱裁毛邊時,可采用咬合式模具,盡可能減少凸凹模的間隙或無間隙,避免產生切邊裂紋,切邊溫度200℃~300℃。模具切邊優(yōu)點:勞動強度低、工作較安全、切邊質量高、生產效率高,但模具價格高、用余專一,一模一種鍛件,還容易產生毛邊裂紋。
矯直與精壓
由于鍛件形狀復雜、鍛造時組織不均勻、淬火裝料時擺放不正、淬火溫度和水溫不均、冷卻收縮不均一等原因,都會產生內應力,引起鍛件變形,同時鍛造起料時也會使鍛件翹曲,因此鍛件形狀會畸變,尺寸會有較大變化,必須矯直后方可時效。
矯直和精壓整形在終壓模內進行,溫度200℃~300℃。模具切邊優(yōu)點:勞動強度低、工作較安全、切邊質量高、生產效率高,但模具價格高、用途專一,一模一種鍛件,還容易產生毛邊裂紋。
矯直與精壓
由于鍛件形狀復雜、鍛造時組織不均勻、淬火裝料時擺放不正、淬火溫度和水溫不均、冷卻收縮不均一等原因,都會產生內應力,引起鍛件變形,同時鍛造起料時也會使鍛件翹曲,因此鍛件形狀會畸變,尺寸會有較大變化,必須矯直后方可時效。
矯直和精壓整形在終壓模內進行,溫度200℃~300℃,可獲得半熱冷作硬化,變形程度10%~15%。
表面處理
所有鎂合金鍛件不論是中間工序的還是終鍛工序的,都要蝕洗。中間工序蝕洗是為了顯現鍛件及中間坯料的表面缺陷,以便修傷。成品工序蝕洗目的除了發(fā)現表面缺陷,決定修傷補救或報廢外,還要使表面光潔,便于涂油包裝。鎂合金鍛件的蝕洗規(guī)范見下表。
蝕洗時應注意鍛件在料框內位置,便于槽液流出流盡,不積存鍛件內,否則,會腐蝕鍛件。
修傷
鍛件蝕洗后,宜立即修傷??捎蔑L動砂輪機、電動軟砂輪機、風鏟、扁鏟修傷。修傷前仔細查清折疊、裂紋、壓入、起皮等缺陷的部位與狀態(tài),確定修傷次序。修傷處的過渡應圓滑,其寬度為深度的8~10倍,中間工序的工藝凸起物應修掉。對修傷后的鍛件需再蝕洗,檢查修傷是否徹底,如果沒有完全修好,應進行二次補修。合格成品鍛件涂油后包裝入庫。
責任編輯: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