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土壤所稀土尾礦浸出化學物質隨徑流和泥沙的遷移研究取得進展
2018年01月04日 8:34 5213次瀏覽 來源: 中國科學院網站 分類: 稀土
在我國南方紅壤區(qū),稀土采礦活動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不僅降低土壤質量,還可導致礦堆浸出化學污染物(如重金屬元素、放射性元素等)隨徑流和泥沙發(fā)生遷移,威脅生態(tài)安全和人類健康。然而,礦堆區(qū)浸出污染物沿水流路徑的分布特征和遷移機制尚不明確。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梁音課題組在贛南一稀土尾礦區(qū)開展實驗,基于對天然降雨事件后徑流、泥沙樣品的采集、處理,分析礦堆浸出物(NH4+和SO42-)沿水流路徑的分布特征及遷移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NH4+含量由堆頂、沖溝,到堆外沖刷區(qū)依次增大,SO42-含量則由堆頂、堆外沖刷區(qū),到沖溝依次減少。在典型的降雨事件中,NH4+主要隨徑流中的泥沙移動,而SO42-的主要隨徑流遷移。溶解態(tài)NH4+和SO42-的濃度隨徑流距離的增大而降低,而吸附態(tài)均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規(guī)律,但其濃度與泥沙中細顆粒的含量顯著正相關。研究結果可為稀土尾礦區(qū)浸出化學污染物的治理提供科學指導,為稀土尾礦區(qū)土壤侵蝕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結果發(fā)表在Solid Earth上。
責任編輯:周大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