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9 月19 日凌晨,美聯(lián)儲宣布降息50 個基點,聯(lián)邦基金目標利率降至4.75%,這是2003 年6 月以來聯(lián)儲首次降息。由于受次級房貸的影響,美國的經濟已經出現(xiàn)疲軟狀態(tài),為防止經濟衰退和減小次貸事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預計美聯(lián)儲將在未來幾個月中繼續(xù)降息。隨之而來,西方主要央行很可能都將步入降息周期,而全球經濟本輪強勁的經濟增長正在趨緩甚至結束。這對我國宏觀調控來講是一個大的考驗,將對我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目前愈演愈烈的次貸危機,使美國金融市場再度劇烈振蕩。如果次貸危機持續(xù),將會導致金融機構裁員,并損害到經濟增長的兩大支柱――就業(yè)和消費,最終美國經濟將會出現(xiàn)衰退。
我們認為,美聯(lián)儲仍會堅定地專注于物價穩(wěn)定和全面就業(yè)兩大目標。本次減息50 個基點,是對近期美國金融市場動蕩的負面沖擊可能波及樓市以外的經濟領域,威脅到消費者和企業(yè)支出,進而對國內經濟帶來重大“下行風險”的積極反應,預計美聯(lián)儲將在未來幾個月中繼續(xù)降息以緩解次貸事件影響的進一步擴大。由于我國是一個以外貿出口為主的國家,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不容忽視。
截至到2007 年6 月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13326 億美元,其中較大部分投資美元債券和美元資產。本次美聯(lián)儲下調利率后,使得我國投資美國國債的外匯資產出現(xiàn)浮虧;另一方面,2007 年,我國成立了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對外投資規(guī)模初定為2000 億美元左右,美國次貸事件增加了今后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難度和風險。此外,根據測算我國對外依存度約40%,此次事件將會影響美國國內消費,進而可能影響我國商品對美出口。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更多的產品進入了國內市場循環(huán),產能過剩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的難度和要求將會更高。
雖然我國經濟整體強勁,但風險也在逐步積累。今年1―8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24%,根據測算年內貿易順差可能超過2500億美元。同期,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分別同比增長26.7%、15.7%和3.9%,其中8月份當月CPI上漲6.5%;截至9月20日14:00,上證指數(shù)漲幅超過200%最高到5482.42,中國市場海內外上市企業(yè)的合并市值超過中國香港、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大股票市場。在如此強勁的經濟數(shù)據支撐下,我國央行適時選擇加息,但此次加息并沒有改變我國真實存款利率為負的局面,央行存在進一步加息的可能。
美國的經濟產生風險可能會進入減息通道,而我國卻有再次加息的必要。這就給我國央行調控宏觀經濟帶來了難度。新華社經濟分析師分析,我國央行較多運用利率工具,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密切關注中美利差水平;第二,人民幣在“三性”情況下升值。這兩個因素密不可分的。如果不再維護中美利差,就意味著要容忍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給熱錢帶來機會,也會給我國紡織、機電產品出口等行業(yè)的就業(yè)和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困難。目前市場上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即中美利率差維持3%左右。可以說,這3%的利差與2006年人民幣升值3%有關,那么2007年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預期為5%左右,聯(lián)邦利率已經下調到4.75%,我國1年期存款利率升為3.87%,維持所謂3個點的利差已經不能滿足抑制熱錢的意圖了,鑒于目前人民幣有加速升值的預期,估計2007年人民幣升值將超過5%,所以有必要跳出完全通過利差來抑制熱錢的思路。
從政府建設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加速推進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判斷,尤其是在“十七大”之前的這段時間,我們認為,
1、本次美聯(lián)儲降息到4.75%,我國一年期存款升到3.87%之后,政府可能保持此間利息差不動,一定程度上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人民幣升值速度仍將以漸進為主要取向,但升值速度會適當加快,估計到年底人民幣升值會超過6%。
2、在當前利率政策調整需要十分迫切、美國繼續(xù)減息可能性較大的情況下,中美利差范圍將逐步縮小甚至可能變?yōu)樨摂?shù)。由于當前我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持續(xù)走強,不排除部分國際資本把我國作為“避風港”進行炒作,加大我金融風險。
因此,我們認為,面對金融風險,未來一段時期,政府的各種項調控政策會表現(xiàn)出“外松內緊”的特征。“外松”是指維護經濟增長的繁榮局面,沒有必要也不太可能出臺嚴厲打壓資本市場的政策;“內緊”是指加強監(jiān)管、采取經濟和法律手段來規(guī)范市場發(fā)展。